8/31/2006

禿頭族福音 英學者發現促成毛髮生長蛋白質

2006-08-31 00:50/法新社倫敦三十日電

英國研究團隊今天說,他們已經找到一種透過向細胞下指令以促進毛髮生長的蛋白質「密碼」,這項發現能協助治療遺傳性禿頭。
英格蘭西北部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說,透過向更多細胞傳送密碼,能夠培育老鼠長出更多毛髮,這項技術可能能夠複製在人類身上。

研究負責人海登解釋說:「在人類生長過程中,皮膚細胞能夠轉變為其他種類的細胞,形成毛囊、汗腺、牙齒與指甲。」海登說:「哪一種細胞能轉變為毛囊,由我們的基因所製造的三種蛋白質決定。」海登說:「我們的研究已了解其中一種在細胞外部運作的蛋白質,如何在分子層級上交互作用,於胚胎皮膚形成時,決定一個個體的毛髮模式。」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協助罹患外胚層發育不良的病患,這是一種遺傳症狀,特徵在於毛髮、皮膚、指甲、牙齒與汗腺會出現不正常發展。

不當電火球!自然高密度植髮適合亞洲人、看起來更自然

2006-08-31 06:21/實習記者嚴鈺婷/台北報導

禿髮危機究竟讓男性朋友有多苦惱?多數為髮所苦禿頭一族異口同聲的表示,現代女性幾乎都將「髮量多寡」視為擇偶的標準之ㄧ,常常因為頂上無毛就被心儀的女性拒絕。現在有ㄧ種「自然高密度植髮」手術,是結合單、雙毛囊,也最適合東方人的創新植髮方法。除了一般人較為熟知的單毛囊植髮外,醫師也會依據患者的禿髮部位交錯使用雙毛囊植髮技術。
植髮診所醫師李重雄表示,使用自然高密度植髮,乃因東方人頭髮與膚色的顏色對比較西方人更為明顯,倘若以外國人的作法套用在亞洲人身上並不適合,故在髮線部份採用單根髮株,其餘部份採用雙毛囊髮株植髮,如此可讓外觀自然濃密,價格較便宜,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

遠離禿頭的夢饜,植髮手術是最有效且一勞永逸的方法。李重雄表示,植髮是運用搬有運無的原理,將頭枕部的毛髮移植到上額頭或頭頂,藉由重新分配髮株密度讓頭髮重新生長,男性因從青春期開始即分泌荷爾蒙並產生大量代謝物,這些堆積物若阻塞在毛囊內將造成萎縮退化,但受影響部分僅限於額頭與頭頂,後枕部並不受荷爾蒙控制。所以,通常後面的頭髮都不會掉,適合拿來植髮。

不僅僅是女性,現在連男性也很注重門面。醫師表示,現在20歲初頭便上門求診的男性也越來越多,特別提醒愛美男性,植髮與正常頭髮無異,無須擔心拉扯造成頭皮傷害,亦可吹染整燙。

然而,少菸少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仍是愛惜毛髮的基本之道,一旦有異常落髮情形應早日尋求醫師協助,勿把自己當白老鼠做頭皮實驗,更要小心亂塗亂抹造成頭皮莫大傷害。

8/10/2006

新養殖技術:薄鹽白蝦

高雄海科大研發完成抽屜養蝦子立體養殖技術
更新日期:2006/08/09 21:16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九日電)在抽屜裡養蝦子?是真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今天在教育部展示「在抽屜裡養無特定病原SPF的蝦子」立體養殖技術研發成果,已經獲得美國與台灣專利,這一量產設施將於三十一日到九月三日在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覽會教育部館展出。

負責技術研發的高雄海洋科大副教授兼研究發展處副研發長蕭世民博士表示,這是去年開發出來的新型態水產養殖,採取立體設計,可由一個個長四十公分、寬二十公分、高十五公分的小抽屜組合而成,每一個抽屜可以養殖十二隻蝦子,並可依需求組合成大小不等的精緻養殖工廠。

例如,可由一個個小抽屜組合成冰箱大小,裡面養殖蝦子,因此,也可形成都市型水產養殖,從產地到市場一貫作業,隨時可出貨到餐廳或訂戶家裡。

蕭世民指出,目前全球各地養殖蝦大量感染各種病毒性疾病,台灣也不例外,也使台灣的海蝦養殖從一九八七年一年八萬公噸產量,逐漸降低到近年的每年零點五公噸,因此,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開始推廣SpecificPathogen Free(SPF)規格的「無特定病源」白蝦。

他說,一般海水鹽度高達千分之三十四,傳統養殖的白蝦在鹽度千分之十到二十五的養殖池塘中,高雄海洋科大的新白蝦高密度立體養殖技術,採用更低鹽度約千分之二到四來養殖白蝦,因此稱為「薄鹽白蝦」,是沒有抗生素及其他污染的生技產品。

薄鹽白蝦口味有攝食一般人工飼料的甘甜原味,飼料中添加綠藻或藍綠藻,則可養成略帶苦味的古早味,若在蝦子出售前將養殖槽人工海水鹽度由千分之二到四提高到千分之二十五,則會養出高鹽口味的薄鹽白蝦。未來還將以蝦紅素飼料養殖長壽系列的白蝦成蝦。

蕭世民說,傳統養殖池養成的白蝦最重約十二公克,厄瓜多爾進口的白蝦重約十五公克,高雄科大新白蝦每尾近二十公克,目前因產量不多,訂價暫定每尾新台幣二十元或每斤六百元。

蕭世民指出,這項研發已有量產的規劃,即與國立屏東科大跨校合作將高雄海洋科大的白蝦高密度立體養殖技術工廠化,並規範SPF工廠的防疫操作,預計年底可初步完成,並打算依產學合作衍生公司的方式移轉技術,成立量產公司,讓高品質的SPF活白蝦上市。950809

室內植物淨化空氣 蕃薯葉九層塔好吃又實用

更新日期:2006/08/09 14:48
(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九日電)不想室內空氣品質亂糟糟,多數人都知道可以養盆綠色植物來改善,但如何挑選適合的植物種類卻不是人人都清楚,專家建議,想減少室內二氧化碳,好吃又長得快的蕃薯葉、九層塔是首選;若要去除甲醛,蕨類或發財樹的效果也都不錯。

每人每天約有九成以上的時間,都在室內活動,室內空氣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與否,部分研究更顯示,若人長期處在空氣不良的環境中,容易出現喉嚨乾澀,眼睛、鼻子過敏,或頭昏眼花、疲倦、咳嗽等「病態大樓症候群」。

繼訂定「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對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細菌、懸浮微粒、臭氧及溫度等空氣污染物濃度進行規範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近與台灣大學合作,針對國內常用的五十種室內植物,以落塵及二氧化碳兩項目,進行密閉建築物內實際測定,未來將篩選出最適合室內種植的植物編成手冊,供民眾參考。

環保署空保處科長謝炳輝表示,只要選對室內植物,且將植物置於通風、有日照處,植物就可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為氧氣,同時吸收甲醛,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根據國外研究更發現,室內植物在二十四小時內,可以排除百分之八十七的室內污染物。

不過室內植物種類琳瑯滿目,該怎麼挑選才能達到最佳的淨化空氣功效呢?台灣大學植物病理微生物學系教授孫岩章建議,如果想減少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長得快的綠色植物其實都挺適合,如彩葉草及蕃薯葉、九層塔、香草類植物。

至於甲醛,則可以種植各類的蕨類,如波士頓蕨、山蘇、蔓綠絨、黃金葛,或是俗稱「發財樹」的馬拉巴栗,孫岩章說,都可有效降低室內甲醛濃度達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

不過孫岩章強調,無論種植任何的植物,若想要淨化空氣中的污染物,一定要確保植物有充足的光照,民眾不妨使用太陽燈管,或是運用市售現成的生態箱來種植,好控制光照,達到最佳淨化效果。950809

8/07/2006

蜂蜜對傷口癒合 比某些抗生素還有效

更新日期:2006/08/07 14:00

德國波昂大學的研究證明了一個流傳了幾百年的民間療法,也就是蜂蜜對於傷口的癒合,比大多數抗生素的效果還要好。波昂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透過臨床實驗,證明即便是頑強病菌感染的傷口,蜂蜜通常也能在幾個星期內讓傷口癒合。

用蜂蜜來治療傷口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古埃及,第一和第二次大戰期間,戰場上,也運用蜂蜜做成膏藥,來敷貼傷口,不過,隨著醫學的進步,抗生素興起,這種民間療法,逐漸被淘汰。然而抗生素的濫用引發的抗藥性問題,讓這種古老的智慧,再度被人想起,也引起了醫學界的興趣,成為研究的題材。